*木兰围场
又称木兰秋獮或称木兰行围、木兰围猎、秋獮大典,是大曌皇帝参加的秋季狩猎活动,因古汉文称春季打猎为「蒐」,夏季打猎为「苗」,秋季打猎为「獮」,冬季打猎为「狩」,故称秋獮,或亦有人称之木兰秋狩、木兰秋猎等,「秋獮」通常在八月举行,其活动的木兰围场当时在承德府北境,煌羽朝时归承德府管。
+闈场始末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雅称「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现在是大曌皇帝举行「木兰秋獮」之所,神武汗「秋巡塞外,举蒐狩之典,因喀喇沁部、敖汉部、翁牛部特诸旗敬献牧场,逐开灵囿」,或称原为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东二盟地,神武五年,正式设立围场,木兰为满语,即汉语哨鹿的意思,主要为打猎,且面积不大,煌羽十六年后,为锻鍊军队,在这里开闢了有别于清朝的全新狩猎场。
+闈场范围
主要由塞罕坝森林、御道口草原森林和红松洼三大景组成,最大的总面积有205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125公里,包括河北省承德自制县全境、隆化县、丰寧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部分。
煌羽十六年,木兰围场设立之初,根据围猎及训练军队需要,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里依照山的走向和动物分布情况,共划分为67围,后来又在原有67围基础上增加5围,达到72围,因此人们习惯称木兰围场72围,围与围之间以木栅栏或在沟口植柳,俗称「柳条边」为界。
+秋獮过程
秋獮分为布围、观围、行围、罢围四个步骤,其中,行围又分为驰猎、追击、阻截、聚歼,最后大臣向皇帝请奏解围结束几个步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