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的廖学林有些不舍地道:“傅先生就要回去了吗?”
傅文钰点头,看着这些合作伙伴们道:“对,明年?便是乡试之年?,我也要回去准备了,等乡试考完我再过来。”
他准备乡试考完之后,不管能不能中?,他都要和家人搬到京城来。
这一方面是因?为京城才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比柳州要好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段时间他认识了许多人,其中?便有一些有功名的,比如?上次会试落榜,滞留在京城的那些举人们。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傅文钰得益良多。
所以他打算乡试考完之后,不管能不能中?,都要像几年?前的刘昌炎一样?,进入国子?监深造,那可比单纯的拜师好多了。
第140章
从京城回?来后, 傅文钰潜心读书。
这次京城之行他收获良多。
在停留的两个月时间里,除了与京城的秀才、举人们交流学习之外,傅文钰还搜集了京城历年乡试、会试、殿试的真题以及那些举人?前辈们的优秀试卷,并与淮南道历年的乡试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收获颇丰。
所以回?到柳州后, 他把写话本、指导话剧排练、参与温泉山庄及游乐园的管理等事情统统放下,全身心投入到了乡试的复习之中。
等柳州、江州以及安州三地共同创办的那所针对秀才?的‘誉山书院’开?张后, 他还搬了进去?, 与其?他秀才?们做起了同窗,彼此交流学习。
胡知州和慕知州并没有说谎,他们果然聘请了三州以及其?他州府的一些举人?、无官的进士来做夫子。就是他们两人?偶尔也会过来讲课, 几个月下来,让傅文钰等人?受益匪浅。
所以在第二年举行的乡试里, 三州收获颇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