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表的论文篇数不多,但顾熠并非什么都不懂的菜鸟。
“《natue》的答复也太慢了。”
“要找大佬审稿嘛,急不得的。”
国内学者发《natue》很难,《natue》自身代表着学界的发展方向,在审稿核稿方面自然更加谨慎,举例来说,京大化院能发《jas》的不在少数,但发《natue》的屈指可数。
不过有《natue》正刊在手也不意味着一定能进化院任教,还要看论文的含金量,顾熠这篇《natue》能发的话,他未必可以留校,却可以去一所不错的大学任教。
而且即便上了顶刊,也不代表能转化为科研成果,更有学者认为,《natue》《siene》这类顶刊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垃圾,产生不了太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顾熠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研究必然是不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的。
“师兄,你投得怎么样了?”
“投了,也在等审稿。”夏师兄悠悠叹了口气,“还投了两篇《jas》。”
顾熠脑袋伸过来:“你是不是骗师弟师妹的稿子了?”
夏师兄:“……”
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不想和顾熠说话,只用眼神对顾熠表示深深的鄙视。
客观来说,夏师兄的研究转化为成果的可能性比顾熠更高,他的研究领域实用性更强,所以就业前景比顾熠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