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观其复。
虽昌平书院不如那些传世书院在文林中名声影响巨大, 但因其独特的气质, 是不少学子心中求学深造的好地方。
因为书院人来往复,山下百姓自发聚集,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 名为文华镇, 意为文昌聚集繁华之地。
山上书院万籁俱静,唯余郎朗书声啁啾鸟鸣风吹树叶惊人耳目,山下烟火鼎沸红尘人间自成一片逍遥惬意。
章言和蓝因到达文华镇时,先找了一家客栈休整。等到第二日, 休息的差不多的两人再分头分别去办自己的事情。
章言带着礼物和岑夫子给的帖子, 去拜访了书院里的一位姓白的夫子。
白夫子出身富裕之家, 生性淡泊洒脱, 因为不习惯官场尔虞我诈阿谀奉承,在考上举人后,就没再继续科举,而是来昌平书院做了先生。岑夫子是在两次进士考试碰壁后,才绝了仕途之心,回到家乡办起了书院教书育人。
章言来的时节并不是每年书院大开山门的日子,白夫子看了岑夫子的信,又考较了章言的学问,对章言的表现还算满意,书院的夫子每年都有两个推荐旁听生的资格,白夫子就给了章言一个旁听。
然后白夫子又问起了岑夫子近况,章言简单说了下岑夫子关了书院,去通判府上教导府上小公子的事情。白夫子大惊失色,岑夫子并没有在这次的信中提起此事。岑夫子比白夫子年长,当年岑夫子决定不再科举后白夫子曾经邀请他来昌平书院教书,岑夫子因为年老体弱受不住山中清苦拒绝了,并向白夫子阐述了要在家乡办书院让贫寒学子也能接触圣贤之道的想法,白夫子深知岑夫子为人志向,知道若是无事他绝不会去人府上做西席,忙问章言其中缘由,章言继续又说了王举人的事情。
白夫子对王举人的行为十分愤怒,对岑夫子遭遇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