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近中午,梅静宣再次埋进厨房捣鼓中饭。刘熙回到梅静宣的书房,坐在案头前思考该如何准备自己的说词,她当初情急之下辩说要去京城赴考,所幸明年夏日确实有特考来着,理由正当。而梅静宣将自己留在这,铁定想好了助她考试之事,她要是一点关于备考的讯息都没有,便真要被怀疑了。好在刘熙相信自己曖昧模糊的三年前记忆,肯定比梅静宣相隔十年的印象要清晰得多,有一定能够糊弄的空间(当然,如果可以她是绝不会欺骗梅静宣的),于是她得先着手准备,补充朝廷的考选用书知识才是优先。
《国策》与《中原训典》肯定为必备,当刘熙悠哉从梅静宣书柜中找寻时她是这么想的,然而,在来回找过三轮仍未寻获时,她慌了。怎、怎么会没有?依梅静宣藏书如此丰厚,可基本的训古经典竟一本也无!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不成梅静宣对这类书没有兴趣?认为毫无研究价值?还是说…于她而言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呢?脑中快速闪过了一些想法,霎那之间,刘熙便明白了。
她纤白的指停在《为论赋集》的书脊上,上下摸索了一会儿。惨痛、令梅静宣不堪回首的经歷所造成的伤害,从她的书柜的藏书中隐晦地透露出来了。而她刘熙,竟无意间窥探到梅静宣藏进心底、不欲为人知的阴影…她现下很难摸清心中究竟是何种感受。复杂、心痛…以及怜悯,还有许多。刘熙想,这是她该知道的吗?她无意间做了对梅静宣「无礼」之事,即使对方并不知道,可知晓别人心中的秘密,这是她能承受的「重担」吗?
可刘熙明白,她不希望梅静宣再次受到伤害了。这个瞬间,御命于她而言已置于梅静宣之后,她不该再做会让沉默的隐士受到伤害的事,她要考虑的该是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刘熙舒了口气,更复杂的之后再想吧,反正已然决议向梅静宣展露自我、不再使她不悦了。她的手指继续滑过各书书脊,挑了《为论赋集》和《名家说》,这两本也是基本。前者记叙与统整前朝各国之议论文章与赋作,给后世文人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奏议方向;后者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