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梅姑娘,这些…除了作为取暖之材外,还有何作用?」
梅静宣回过头,略顿了下,手撑下頷思索一会儿才道:「之于我,还会用作农地肥料、家用工具和修补草鞋等事情上,发挥之处还挺多,且不同种稻禾之秆甚至能作为药草使用。」
「原来如此…受教了。」刘熙露出得体的笑容,不露齿,眼角弯地恰到好处,一眼看去便使人心生愉悦。梅静宣见此却下意识感到奇怪,回以她惯有的平淡礼数,不再看向刘熙。
隐士对于远来的过客从日常相处中所察觉到的异相越来越多,她尚且没法将所有都串联于一处,但种种跡象都让她產生对刘熙敬而远之的想法。梅静宣对于刘熙所作出的「反应」,有着本能的抗拒。
到了进城缴交粮税之后,梅静宣才终于想起那种令她熟悉却抗拒的「反应」是怎么回事。
一路上遇到许多与她们同路者,进城的队伍颇长,乘着载运粮税的牛车,一眾人侃侃而谈。不知是谁先问起刘熙旅行的目的,她也老实回道为上京赴考,于是所有人来了兴趣,开始讲起对国都与朝臣、皇家或是士人的想像,毕竟多数人还是对考取功名怀有一丝憧憬,进而也问问读书人读的都是些什么。
「《国策》之类晓以治国之道的典籍,先贤说也会尽量读通…」刘熙虽面上仍旧彬彬有礼依序回应,却架不住乡人的热情好问,暗暗向梅静宣投递求助的眼神。只是对方一点也没察觉,双眼无神看向一旁的荒原,好似什么都提不起她的兴趣一样。
本来在梅静宣刚搬来村里时,眾人也衷于向她请教这些事,但没过多久大家便看出她并不是很热衷于这类话题,于是敏感的邻里也不便在她面前提起此事了。
小乡村都希望能出个有作为的大官,除了乡里与有荣焉外,也盼望子弟能带人回乡,否则这儿实在偏僻地令人感到孤寂。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