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您做一笔绝对能赚钱的买卖——
“我能?把您厂里生产的香肠卖到市面上去。”
出于对当下手捧铁饭碗人群对外形象和交流方式的刻板印象, 苏盼都已经做好了同对方聊几个?来回“太?极”就当打发时间的打算,却怎么也没料想到刘光亮是这么个?风格。
苏盼在如此直白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对方的迫切心情, 并且对这位在自己第一次带着赵勇军出门摆摊营业时的第一位顾客多少有点印象感情分。
但在商言商, 买过她烤冷面的人海了去了, 其?中不乏工人领导和他们的家属, 总不能?来一个?说谈生?意就啥都不问的做生?意。
更别说,这位刘经理显然不记得当时为了饮食卫生?戴着帽子口罩的她,并且不知道她和现在穿着工装小皮鞋的苏厂长,其?实是一个?人的事情。
所以……
苏盼看着来刘光亮两手空空, 连个?计划书都没有的样子,故作怀疑道:“我对刘经理所说的买卖感兴趣,赚钱的事谁会往外推。只是,不知道您所说的市面, 具体都指哪些市场呢?”
刘光亮以为自己就够直白,没想到这位苏厂长说话更直接, 半遮半掩道:“我认识一些人, 能?够把香肠放进?一些国营厂的采购指标里……”
原来是这样——
苏盼在心里拉长了声音感慨道:要不然等到九零年代的铁饭碗们都得响应号召下岗拉板车去, 闹了半天也有当下“朝中有人好做官”,有点关系就能?进?指标给埋下的雷啊!
作为九零年代下岗潮的旁观者, 苏盼至今想起?仍不禁唏嘘,但这不影响她和刘光亮详谈关于香肠进?采购指标这事。
刘光亮的意思是他负责牵线从厂里拿货,能?卖多少份和多少钱是他的本事,他赚的,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