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村子里,所以赶考上的销只是比其他县的学子少些零星罢了。
陈崇民并不是一个不顾家的人,他也时常自己抄一些书,或是帮别人代写家信来赚取一些铜钱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这么多人赚钱,但陈家依旧是入不敷出。
除了要供养读书人,陈家还有一大家子的开销,再没考取秀才之前,家里已经卖过地了,现在留下来的地已经不能再卖了。都说穷秀才穷秀才,还真的在陈崇民这里印证了。
陈崇民放弃继续科考后便在府城谋了一份教书先生的活儿,或许是时运不佳,也或许真是陈崇民实力不够,书院后面请到了一位学识更好的先生,便一刻也不等地辞退了陈崇民。
当时考上秀才陈崇民也仅仅是吊车尾的一波,被辞退了的陈崇民也不气馁,没了这份活儿就去接抄书的活儿,现在不用忙于学业,只是抄书反而轻松不少,不知不觉的还练了一手好字。
除此之外,陈崇民还在家里教几个子女,陈崇民成亲算晚,二十五才成亲,妻子是邻村人,叫万绍英,比陈崇民小五岁。二人成亲后第四年才育有一子,接着后面几年有了二女儿和小儿子,所以现在孩子们也不算太大。虽说家里暂时供不起读书人,但是陈崇民还是觉得子女们能多读些书是好事。
李明礼发现陈崇民这人还是因为修缮庄子的事去府城找工匠。恰巧那工匠的住所就在陈家旁边,李明礼从工匠家出来时正好听着陈崇民在院子里讲课,站了好一会儿实在是忍不住便贸然上前敲了门询问。
陈崇民和三个孩子一脸惊讶,好在李明礼长的憨厚,说话也客气才没被打。就这样陈崇民就和李明礼签了契约,李明礼还让陈崇民的三个孩子也一块儿去学堂念书。
陈崇民自然乐意,只是意外这学堂可以接受女子上学。陈崇民其实很看好自己的二女儿,二女儿在念书方面好像要比两个儿子更聪慧些,往往教了一篇文章总是要比两个儿子理解的快。
学堂落成那日,陈崇民就携一家老小搬到了石阳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