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樽也是则凭借这些资料,一步一步地规划、修建,将这个水泥厂从无到有地筹备起来。
赵樽还借鉴了韩蕾在清水县荒地项目上的操作方法,不但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在招募工匠和民夫时,也承诺了给两倍的工钱和。
并且,也在圈地里搭建了两个超大的草棚和灶台,供大家休息和吃饭。招募了人手负责给大家做饭,以提高大家干活的效率。
因为天气暖和了,大家白天干活,晚上就合衣睡在草棚下。也省了大家往返的精力。
虽然条件艰苦,但赵樽给出双倍的工钱,所有的人都干得热火朝天。
工匠们忙碌地穿梭在各处,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干劲十足的笑容。
泥瓦匠头头杨启全站在一旁,目光炯炯地指挥着大家。
他佝偻着腰,皮肤黝黑,双手布满了老茧,显然是常年与泥土和砖石打交道的痕迹。
在他的带领下,工匠们已经修建出了水泥厂的雏形。
山边的一排空地上,五个窑炉已经初具规模。
这些窑炉是杨启全和工匠们轮班熬了几个日夜赶制出来的,虽然外观粗糙,但结构稳固,完全能够满足水泥烧制的需求。
窑炉旁边,堆满了石灰石和铁矾土,这些都是从附近的山上采集而来的原料。
在扶风县本地招募来的民夫们,正源源不断地用箩筐、背篓等工具,将这些原料运送到这里。
他们的额头上挂着一颗颗汗珠,但每个人都干得十分卖力,仿佛在为自家的田地劳作一般。
赵樽带着韩蕾在水泥厂里巡视了一圈,韩蕾静静地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