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读完后颇为惊讶。”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敬意,语气中充满了诚恳。
他继续说道:“书中不仅深入剖析了国家的经济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更是将治理之道与百姓之安紧密相连。每一条论述都言简意赅,却又蕴含深邃的道理,令人读后有所领悟,醍醐灌顶。”
“您对国力的独到见解,恰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治理之路的方向。尤其是在当今动荡的天下,您提出的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兴业强商的理念,正是我们当前急需采纳的良策。”
“贾相的博学与深思,让我深感佩服,若能共同施行这些治国良方,必将有助于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
贾诩摇了摇头,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谦逊:“诸葛先生,您所说的这些成就,并非我一人之功。其实,这一切的灵感与启发,皆源于我们天子的高瞻远瞩。”
他继续说道:“陛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常常展现出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百姓安危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上。”
“正是他的思维方式,促使我对《国力论》的论述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所提出的治国良方,更多的是在陛下的指引下形成的。”
诸葛亮微微颔首,深感贾诩的谦逊。
同时也能从贾诩语气中看出董武的不一般。
昨日进城的时候,诸葛亮就被长安的繁华惊呆了。
至少的洛阳恐怕不及一二。
昨日他诸葛亮还可以出了门,而且董武并没有派人监视他,这让他感觉到了董武的自信。
不过走在长安的街道上,他也明白了董武为何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