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堂口下辖四家酒楼,五间客栈,三家妓院,两家赌场与两家当铺。都是极赚钱的生意。势力范围内的其他商家还交些保护费。账面上每年只收入不到10万两银子很不合理,拉拉杂杂的支出项几乎和收入齐平,最多每年剩一两万净利,又都被众人亏空走了。
这一天,郑东两人来到一家下属客栈查菜价顺便吃午饭。刚进门就见大堂里乱烘烘的一团,甚至还有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几个外国人和几个中国人自说自话,谁也听不懂谁地争论不休,都焦集不已,满头是汗。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吃完饭也不走。叫壶茶一盘瓜子,继续耗着,全当免费戏文。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胜在表情丰富。至于情节,完全可以自行脑补。
掌柜的在旁边也是满头大汗,这几人都在他店里耽搁一上午,虽说一直没打起来,可也影响生意啊!堂里谁不知道罗香主嗜财如命,这个月的银子不够,掌柜他只能自己补上。见来了两个查帐的管事,全当遇见救星,行礼作揖希望对方出面解决。
郑东走近几人,一听乐了。原来几个外国人是法国使臣,来中国请求通商并为皇帝献上礼物。明朝虽然有海禁,那是专门防止倭寇侵扰海边居民。东南沿海还留着一两个口岸与外界联系通商。朝庭派人来接这次的使节,因以前来的大多是荷兰人,英国人,翻译也是对这几个常见语系。这次向朝庭传话的人又明显没说清楚,派来的翻译里竟没有一个懂法语。接人的和被接的跟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比手划脚了小半天都没没用,就有了刚进门的那一幕。
郑东上前,先安抚几个外国人,用法文说:“先生们,请冷静一点,有什么事我们坐下谈”示意一旁看呆了的掌柜上茶。掌柜答应一声,忙不迭地亲自赶去厨房。
几人听到熟悉的语言迅速回头,打量起这个看起来很小的中国孩子(郑东少年在他们眼里以身高看10岁?)。在异国他乡听到自已的语言总是能安抚人心,能沟通就是好事。郑东又对几个惊喜地看着他的中国人重复了一遍。郑东和他们同桌坐下,充当翻译,两方迅速简要地交换信息确认身份和现状,都松了口气。围观众人见有人出面解决乱局,那一桌已坐下友好聊天,便没了看戏的心思,纷纷该干嘛的干嘛去了。此时掌柜已奉了茶上来,见一桌子和谐相处的画面不禁感叹“我教中果然是人才济济,连个少年都这么本事”
几个法兰西使者中有同伴曾染上风寒。他们自带的药片不幸遗落,见过中医开的“气味很可怕”的汤药后,也不敢服用。病情一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