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蹲下了准备踅摸一件。
黄超一眼就看中了一个壶,这个壶上圆下方,古意盈然,造型源于传统,而于壶体所改进。壶圆口稍外侈,和壶体的圆球形,寓意“圆天”;圈足略外撇,因底足为方形呈圆角,寓意“方地”,故而整体寓意“天圆地方”。此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观念相统一。
古人云:天圆地方,虚实相生。古人常用“天圆地方”来朴素地解释世界,比如古亭台楼阁也多以方和圆为基本构造类型。方和圆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虚实相生的。
黄超拿起来仔细看着,只见壶体上一面刻着:“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另一面寥寥数笔刻的是几棵翠竹。壶底刻着“桑连理馆”印记,“彭年”二字小章。黄超大喜,这是“曼生壶”。
曼生就是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陈鸿寿的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果壶底刻着“阿曼陀室”估计会想到陈曼生,但是刻着“桑连理馆”就不是一般的人能知道的。黄超问道:“这把壶怎么卖?”老板道:“五万。”黄超一副惊讶的样子:“老板,您这也太敢要价了。”
老板笑笑:“这些壶都是我家传下来的,我爷爷特别喜欢收藏茶壶,但是我对这玩意儿不喜欢。想我爷爷收藏的,最起码也有历史了吧,五万不多。”黄超一听,放下这个上圆下方壶,又拿起几个看看,确实有几个精品,其中还有一件黄玉麟的,虽然大都是近代的,比不上这件,但是用来喝茶还是挺讲究的。估计老板讲的是实话。
黄超说道:“我看你这壶有几把还行,你要合适我多买几件。”先拿起一把近代的问道:“老板,这把多少钱?”老板说道:“五万。”黄超乐了:“你这都是五万?”老板道:“对,我这都是精品。我不是做这行的,您也别讲价,不优惠,买几把也一样。”
黄超说道:“我也是说的实话,只要你优惠我就多买几把。”老板心道:你买那么多干嘛,家里还能用好几把?我卖一件是一件。于是说道:“我这真不讲价,您本事大,就挑好的,我不懂,也不眼馋。”
黄超笑了笑,说道:“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您这也做生意的。本想多买几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