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把我当外人。本人和政府都不是好糊弄的,他们早就对你做了调查,而且还清楚一切都与你有关。本人想利用你,政府也想利用你。你对红区和反蒋势力提供一切物资他们都清楚,但他们不敢翻脸,逮捕你利大于弊。”
“我是名人,是最不好当的名人。朱家角镇有多少贼眼盯着我,所以,我只能是个吃喝玩乐的少。”郑清鹰自嘲的解释。
这笔投资的好处在哪里?一、有了这笔投资,南京政府会对他有一点顾忌;二、生产方向自己可以决定;三、把化工研究所办在朱家角镇,来往的车辆能掩饰自己进出金属材料的一切。
刘鸿生是成功的商人,但他是凭智慧抓住了商机。郑清鹰的出现,作出的一切事情都让他吓出一身冷汗。可他想不到,年轻人有胆有识,能把危机化于无形之中。他听说了政府巨大的订单,事后忍不住赞叹起来,敢于公开销售武器,其实是郑清鹰的障眼法。
看着两个年轻人在胡闹,刘鸿生微笑着说道:“你的秘密我都是从高层得来的,就算是小鬼子那里,我也能把你的事情了解清楚。走私?小本的海军能封锁所有海面,大量的军火销售谁能做到?”
一座化工实验所,不仅赢得了科学界的赞叹,也把中国宋庆龄、蔡元培等爱国团体吸引了过来。科技救国,这也是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共同的梦想。可他们更对年轻人明目张胆搞军火生意感到不可思议,有很多人出现在武器经营店去寻求答案。
化学工业,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郑清鹰愿意拿出这笔投资其实他使用的化学原料少之又少。
“把你在港成立的金属材料销售公司运输的业务交给我。”
“谢谢,谢谢前辈的信任!”郑清鹰感动了,能有刘鸿生这样的财阀在后边支持,自己的事业绝对不会缺乏资金的注入!
伊拉眉眼一挑笑道:“都是打听你的,最坏的是那群报社记者,问来问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