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长媳黄雅柔顶着所有的压力,将府内事物操持得有条不紊。
圣人的一些列行为也让朝堂上的六皇子党十分不解。紧接着又有人拿当年的事情说事儿,当年的太子就是“品德有亏”后来是圣人取而代之,而当时的圣人也恰巧是六皇子。
只是带头提议之人直接就被圣人撤了职,拖出大殿仗打五十当日回府就没熬过,没了。接着众人便不敢在随意提出废太子的话了。
再后来朝堂的局势越发怪异,圣人竟然出示了一份先帝的罪已诏。(祝岐山为了杨暮雪与皇后合作,各取所需。)
里头细描述了当年所有的事情,先太子秦王乃先帝与番邦公主所出,他龙骧麟振,可是生性过于仁厚。而彼时外戚当权,由着番邦外戚逐渐蚕食大梁的边境,而秦王并不主战讨回领土,反而是一味地为了“天下太平”而退让,与先帝离心。
先帝原已下旨废除太子,将他贬为秦王,只是彼时因着强大的外戚,太子的位置已经稳固,先帝已经无法轻易废除。
最后,先帝为了大梁江山迫于无奈只得虎毒食子。将自己最疼惜的儿子迫害成欲要谋朝篡位的逆子。当年与太子交好又功高盖主的护国公府也是如此被迫害的。
只是到了最后,先帝才知晓这个儿子在之前就明白了先帝的用意。他愿意配合父亲,用自己的命换得大梁的安危来为父亲分忧。
这位秦王若是在安稳盛世下固然可以当一名仁厚明君,只是当时大梁并未稳固,他的性子实在不适合当君主。先帝之后也是痛苦万分,只是他也无法后悔。一份罪已诏是他对最爱的儿子的一份忏悔书。
众人并不知晓圣人为何会突然拿出先帝的罪已诏,朝堂内猜云重重,最后只能解读为圣人在敲打朝内众人,不要成为先太子身后的“外戚”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