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些缘故,再加上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臭名昭著,有些事做的太过了,为挽回国家形象后续东印度公司就逐步改变成了半官方的机构,再之后比如英国还正式设置了殖民地大臣一职,以专门管辖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从而渐渐转变。
可这套办法先天就不足,因为殖民地是出于商业目的,各国对殖民地采取的是掠夺政策,通过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来增加国内的收入,从而以此加快国家发展和强大。
但这么做就导致了各殖民地的经济和生产严重不均衡,更没有发展前途。打个比方,比如墨西哥地区储量丰富的银矿是西班牙现在最重要的财富来源,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利益。东南亚的香料也是欧罗巴各国所急需的,这同样可以带来财富,至于其他地方有的有珍贵的宝石,价值不菲的贵金属,有的地方气候利于种植甘蔗用于制等等,可仅发展一面最终结果无论农业还是矿业都严重失衡,短时间内的确能获得许多利益,可时间久了随着这些情况的越发严重,就会有不可避免的后果产生。
这也是这些国家的所谓东印度公司在后来无法维持下去,甚至产生巨额亏损的原因所在。等矛盾爆发到一定程度,那么对殖民地的维系就很难了,最终殖民地政策崩溃,各殖民地陆续脱离和独立,这样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但大明的对外扩张有所不同,在之前也就是永乐时期,大明实际上就有过对外扩张的政策,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扩张的一种手段。不过和西方殖民地方式不同,大明是采取了宗藩扩张制度,手段相对温和,利用大明本土的巨大军事、文化等优势和自身实力把周边国家纳入宗藩体系,然后再直接任命一些国家的国王为大明的宣慰使,再设置宣慰司,以名义上来对其施加影响和进行管理。
如此一来,大明的这种手段不仅能减少各国王室的刺激,相对保持原本独立性,更能体现出大明泱泱大国的气度,并且通过这些方式把触角伸出去,以宗主国的名义对这些国家进行统治和影响。
这个方式虽短时间内获得的利益肯定不如殖民手段的直接掠夺,可从长远来看并不差,而且后续的影响却要小的多,以宗主国的身份也能避免地方矛盾,手段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