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和杨嗣昌望去,接着目光扫到了坐在下首处的工部尚书王命璿身上。
王命璿心中苦涩,作为工部尚书的他对于此事难咎其责,毕竟河工一事本就是工部负责,而他是工部的一把手,现在又出了如此大事。
起身,朝着皇帝行礼,王命璿道:“臣身为工部尚书,有负陛下所托,以至黄河决堤,臣请罪……。”
不等他话说完,朱慎锥摆手道:“现在不是在问你罪,你过错固然是有,但朕想要知道这次决堤的真正原因。这些年朝廷为治理黄河前后拨了不少银子吧?这些银子在河道,按理说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可偏偏此次决堤却从周桥闸、翟家坝两处发生,这是为何?朕实在是疑惑不解,爱卿可否教朕?”
王命璿老脸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作为工部尚书他当然知道这些年朝廷在黄河上的费有多少,何况皇帝问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周桥闸和翟家坝是位于泗州到盱眙这一带最重要的河工工程,可偏偏这一次决堤就发生在这里,而且决堤后所遭受的影响和受灾程度是数十年来都罕见的。
这一次决堤使得南直隶北部地区几乎淹了三分之一,三府七县受灾情况严重,冲垮的房屋和良田不计其数,受灾的百姓更是无法统计。
王命璿是万历朝的老臣,而且为官数十年间颇有口碑,他当过县令,也做过御史,巡按过广东,任过大理寺卿和刑部侍郎、尚书,无论是在地方做官还是在京任职,王命璿做了许多实事,是难得的名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朱慎锥看重他的官声和能力,特意把已辞官回乡的王命璿招回京师,任命他为工部尚书。
可以说王命璿是历史上大明后期极少数能做实事的官员,而且这几年他在工部尚书职务上干的也是兢兢业业,有口皆碑。要不是王命璿年龄太大了,之前内阁调整的时候朱慎锥就把他放进内阁任阁老了,原本想再用他两年的,谁知道临到这个时候居然出了黄河决提的大事。
王命璿为官清正,一生勤勉,但没想这一次黄河决堤的事让他身处现在这个状况。听到皇帝如此说,王命璿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