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半壁江山,实力不亚于满清的情况下最终亡于内斗,其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在解决了藩王之后,大明勋贵群体也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从而失去了朝中的权柄,使得朱元璋最初设置以宗室、勋贵协助皇室对抗文官集团的政治结构彻底瓦解。
在没了宗室和勋贵的支撑下,大明皇帝一下子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朝堂上文官集团的力量大增,监察制度渐渐流为形式,各级官员相互勾结不仅把触手伸向了原本由宗室和勋贵联手把持的军队,还改变了整个朝堂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皇帝也感受到了威胁,明白如此下去皇权根本无法抗衡文官集团,开始做出了改变。
这个改变就是在内廷设置司礼监,扶持起太监群体来牵制文官集团,同时也加强了锦衣卫的职权来抗衡,为了更好掌控锦衣卫,避免锦衣卫职权过大产生失控又用司礼监名义成立东厂,等东厂成立后为了监督东厂又成立了西厂,甚至在正德年间还成立了监督东西厂的内厂,这些机构一环扣一环,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最终,大明政治格局就变成了后来这幅模样,可就算这样文官集团的实力还是越发强大,强大到了万历后期东林党横空而出,直接威胁到了皇权。
皇帝的大权旁落,不甘心权力落到文官集团手上只能想办法抢夺权力,这也是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拼命打压东林党的缘故。可惜天启皇帝最终没能完成他的设想,在东林党即将彻底覆灭之前倒了下去,而继位的崇祯皇帝一开始就被忽悠得不辨东西南北,轻易就杀掉了魏忠贤,处置了所谓的阉党,就连锦衣卫也被打压,断了自己臂膀,从而丧失了主动权。
后来崇祯皇帝自己也渐渐明白过来了,并开始不断调整朝廷的格局,包括对东林党的打压。可惜崇祯皇帝的政治手段相比天启皇帝差得太远,而且他这个人本身就有性格缺陷,刚愎自用性格过急,再加上优柔寡断又多疑善变,尤其是他刻薄寡恩,还有他的政治眼光也是不成,国家在他手上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糟糕。
朱慎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