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秦皇统一六国,除了在治理国家方面大肆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却没有忘记给自己修建陵墓——郦山陵,有形容: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又据考古研究勘查推论,陵墓中地宫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100吨水银在现在的今天,也不是个小的数目,这100吨水银从何而来呢?再有研究: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在当时巴清垄断丹砂和水银的时代,秦始皇陵中的水银理所当然,是由巴清提供的。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表面上看,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但再细想下,在权力垄断的秦朝,始皇要获得水银,长城要获得民间资金的支持,并不需要通过对商人的极端恩宠来实现,可以直接强硬的没收或者拿来,不用费那么大的周折等着捐助,这个,还因为巴清的另一种身份所致。 一切的一切,已经明了,巴清,秦皇时巴郡枳县人,早年丧夫,无子无女,后又继承了祖上水银和丹砂产业,并形成全国性的垄断,后捐巨资修建长城,捐巨量水银修建秦皇墓,……秦皇敬重其人又专门下旨修筑“怀清台”以示褒扬,又誉其为“贞妇”者。
编辑本段庞大的私人武装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的记载中,专家们都注意到了巴寡妇“用财自卫,不见侵犯”这个描述。这是什么意思呢? 专家们认为,巴寡妇用她无法计量的财富豢养了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以保护其遍及全中国的商业网络。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死后葬于长寿县千佛场龙山寨。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比秦朝稍后的汉代,地方豪强拥有成百上千的徒附、家丁是常见的。“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家丁。结合《史记》、《汉书》记载巴寡妇“礼抗万乘”的情况,我们大体可以相信《长寿县志》的记载。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全县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那么,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清势力的庞大。 我们可以确信,即使保守估计,巴清也应当拥有一支数千人的私人武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