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逃避,现实世界已经给她带来了足够多的失望,那么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无何有之乡里,这种失望就不应该再次出现,可是作者本身意识不到的是,即便是她创造出来了一个梦幻的乌托邦,那些潜藏在她意识之中的习惯,也还是让这个故事逐渐有了她最不想拥有的走向。
“女主角在一开始的时候受过很多苦,虽然每一段剧情都是在为了后期的情绪爆发做铺垫,但是这些苦难,其实也在背后象征着一些特殊的情感……”
姚锦瑟逐渐进入了状态,就好像是从前看书的时候做摘抄笔记一样,渐入佳境的她逐渐开始将自己脑海之中的故事和自己所面对到的现实拆解融合在一块。
现实是需要架构的,而这个故事的框架来自于最初的那些文字,她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字里行间去解读一个人的心。
她当然不是侦探,但是也看过许多悬疑罪案类的电视剧和小说,耳濡目染之下,至少知道些理论。
所谓的抽丝剥茧,其实就是通过现在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去对于未知的那个人进行还原,姚锦瑟并不想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外貌只不过是一个人最基础也是最无用的特征,她现在需要知道的,是创作这个故事的人,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的心理状态,她的成长背景,以及所担忧的事情。
因为这些信息,才是构成一个人的基本要素。
一个人的经历,塑造了这个人本身。
网络小说的一个特点,是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一点姚锦瑟也清楚,但是同质化严重并不代表在故事里面没有作者本身的东西。
所有人写的东西都差不多,故事情节,走向,结局都类似,为什么就是有的人写的东西受欢迎,有的人不行呢?
这当然是因为,总有人能够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即便是用最普通的原料,也能通过美妙绝伦的构想和框架,以及杰出的文字运用能力,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