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运行民间开采矿山,那大家都为了利益奔着挖矿去了,谁还会安心种地?
而且,开采矿石许多时候还会损害农田,和他的基本理念相悖。
大明,终究是以农业为本的国度。
最起码,朱元璋是这样想的,所以对于工商业的政策,和禁矿政策一样,都是偏向于保守。
除了开国那段时间因为需要商品流通,短暂支持了一阵子,之后就以户籍的理由开始大肆限制。
只是限制,不是完全禁止。
因为朝廷也需要商人沟通市场,贩运货物满足百姓的基本需要。
对于开矿,一般都是以朝廷为主导,朝廷需要什么就开采什么,并不以获利为主要目的。
民间开矿也多是铁矿为主,生产农耕器具,限制颇多。
当然,虽然朝廷禁止民间私自开矿,但面对矿山的暴力,地方上许多时候都选择阳奉阴违,私下里偷偷开采。
而之后的明朝历代朝廷,也大多支持朱元璋的理念,特别是担心矿工聚集而生出事端来。
明朝时期的矿业和现今的矿业最大不同在于,安全性非常低,矿难风险远高于现今,所以当时从事开采矿业的人普遍被视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比如明末辽东乱起,经略熊廷弼就非常排斥招收矿工。
他认为矿徒们穷凶极恶、唯利是图,难以驯化管理成军,还容易惹出祸端。
这点,就和戚继光的理念完全相悖。
戚继光更看重矿工的凶悍脾性,再有相互的协同性,可以让他设计的军阵能够相互协调运转,造成最大的杀伤力。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