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局的同志们自然是希望外国人,特别是有消费能力的外国人多多的过来,到现在为止, 只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在政治上关系不错的国家拥有有条件的免签。
“自从奥运会之后, 来中国的游客比原来已经多了不少, 不过, 肯定不能跟免签的效果比。不过现在已经在考虑对一些国家的游客进行简化手续, 但要看风险和收益。”
要是跑进来的人都跟n和bbc记者似的, 满世界乱拍, 再掐头去尾, 断章取义, 最后加个阴间滤镜, 那也太惨了。
路菲菲想了想:“其实, 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媒体, 常年爱说中国坏话, 欧洲的媒体不怎么爱提中国。所以, 如果是正常的个人, 或者是网络上的自媒体运营者, 想要争取流量, 继续说中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都已经落后了,起码得是狗一脚踩在扳机上,打死了虐待它的主人, 那才能有人看。”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旅游局的领导笑起来, “你说的我们也注意到了,不过,你说的这是一个理论概念。”
“我觉得”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做为政策依据的,如果想要有做为参考依据的资格,那就必须有肉眼可见的数据。
数据就得有人过来旅游,然后再统计这些人在国外互联网上都说了些什么,以及还要筛选出这些人的身份,确定在网上说一些中国现实状况的人是游客,而不是中国人自己发的,那样根本看不出来效果。
“说句实在话,每个国家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经不住存心挑刺的人怼着拍,我们也不敢冒险。”
谁提出主意,谁承担风险。
路菲菲认为这事可以做,如果能做成,能对平台的引流起到不错的成果。
安排人搜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后,路菲菲亲自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策划工作。
“根据对二十个国家的在线调查和街头访谈显示,有50的人对中国毫无印象,有15的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电影,所有人都会武术,住得很破败,10的人家里有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或者是身边有中国留学生,这些人的理解比较正常,还有10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媒体报道,这些人对中国的印象都不怎么样。剩下的对中国的印象很杂,有来自《马可波罗游记》的,也有来自《一千零一夜》的,在这些人的印象里,中国还过着古代人的生活。”
最后她得出结论:“对平民阶层的宣传还不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