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总,这还没开拍呢, 你就走啦
', ' ')('\n
?不留下来多待几天, 再给他们多指导指导, 他们的思想, 是真跟不上啊……”
“不会不会, 前面他们只是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种操作方法, 只要思想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很多大学生用相机的摄影模式拍的小微短片, 不也挺有意思的嘛, 不用担心, 他们都是成熟的剧组了, 总不能还比不上大学生。”
朱总叹了口气:“难说, 他们可能还真比不上大学生鬼主意多。”
“那就招点大学生嘛, 这不暑假了么, 你们招点大学生兼职, 给他们实习证明, 我想应该会有人愿意来的。”
朱总半信半疑,直到他招到几个考古专业、民俗专业、舞台美术专业的兼职大学生, 整个剧组的专业含金量嗖嗖往上涨。
路菲菲安排的营销团队还在努力推波助澜,他们混在演职人员里面,时不时问一问兼职大学生们专业相关的问题。
整个营销团队的人思路异常发散,他们问的问题, 不是卡bug,就是感觉好像能回答, 但细想之下好像又不太对。
大学生们很耿直,能答就答,答不上来就摇人,打电话找自己的同学和导师求教。
问多了,就顺理成章的把这些曾经答过问题的人都放在片尾的鸣谢名单里。
长长的鸣谢指导名单,看起来霸气非常。
前面是大学的名字,后面跟着系或是教授的名字,如果没有教授,那就放学生的名字,反正也没人纠结那个人名到底是个啥。
第一波营销是比穷卖惨,让剧组接地气,看起来搞笑有趣的同时,也能降低大家对服化道,还有的预期。
第二波营销就是展示优点,告诉观众,我们的剧情和专业知识过硬,我们的钱都花这了。
大多数书粉对剧情还原度和演员贴合度的追求最高,能达到这两点,哪怕是大学宿舍里拍着玩的,都能得到极高的评价。
最重要的是能管理好观众对片子的预期,给快饿死的人吃一碗有大块肉的饭,他们就会很高兴,要是抱着吃米其林三星的期待,结果吃到嘴却发现是工地旁边的十元盒饭水平,观众是要掀桌的。
路菲菲向朱总表示:“要是他们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你放一百个心!”
朱总见路菲菲安排的对接人也很靠谱,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