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无运营资质的车,俗称“黑车”,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路菲菲找上他们之后,他们才调了一辆公共汽车,在国家旅游局强推的期间,每天跑一个来回。
就这件事,已经发了五篇宣传稿了,现在路菲菲这边还要再帮他们宣传一回,他们自然十分乐意。
其他地方的情况基本类似,宣传的时候当然不是说他们与探路网这么一个私人企业合作,而是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安排下,做了实地调研、旅游安排等等。
国家旅游局的合作平台那里则明明白白写的是探路网,并大大方方发稿,声明探路网是自己的合作方,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是由当地文旅部门的人提交的。
奚平说探路网没有几个人,根本没有实力亲自一条一条踩线,还拿出了公司群里的人数做为证明。
现在,事实证明了,确实不是探路网自己人去探的路,人家有当地线人,线人还是文旅局的,一点都不比外地过去的旅行者低级。
不仅能踩线,在踩线中发现实际问题和困难,说不定顺手就给解决了,原来拼黑车要25块钱,开了一趟公交车之后,就只要一块!虽然一天只有一个来回,就问是不是有公交了!
各地文旅局趁势表示:“探路网上的留言,我们都看了,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我们承诺,对于每一条意见,都将有专人负责跟进,确保您的每一份期待都能得到回应。”
“面对问题,我们从不回避。文旅局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问题或接到游客反馈,我们的专业团队将立即行动,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制定解决方案,并着手实施。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无忧的旅行体验。”
有了这么多部门站台,吃瓜群众对探路网的认知从“哦哦哦,有人告公司,有热闹看咯~~~”转变为“这个网站居然搞真的!”“在这个网站提的问题是文旅局的人回答?牛逼!”“要是在旅游的时候遇到事情的话,是不是也能在这边投诉?”
……
马上就有某地旅游局的人顶着实名过来回复:“如果你是来我们这里旅游的,建议直接拨打投诉电话,处理得更快!”
后面真的给了一个电话号码。
各家文旅在努力宣传自己,路菲菲当然也不能落后。
网站发出公告,详细介绍了网站不同账号的分类。
以组织机构身份注册的,不管是政府号还是公司号,有实名标志。
普通人则根据发贴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