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复制文物熟,又不是很熟。
', ' ')('\n
简单的复制,远远看着一个形似就行了,反正放在文创柜台,能不能卖出去,主要看跟哪个施主有缘。
文物上的细节、纹理,都很随意。
馆长觉得没什么问题,做得太精细了,成本上去了,售价贵了,消费者反而不一定买账。
卖质量差一些的便宜货,反倒能吸引一些“来都来了”的游客随手买一个回家。
按照馆长的说法:“谁家买回去的旅游纪念品不是搁家里占地方吃灰的。”
路菲菲拒理力争:“如果一开始就没想好好做,顾客是能看到诚意的,太敷衍的东西在哪儿都不好卖。”
投下去钱,能不能回本,多久能回本,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特别是小博物馆,家底不够厚,财政拨款本来就少,经不起一点折腾。
做一些成本便宜、不容易出错、摆久了总归能卖掉的东西最安全。
馆长举的例子就是现在各个景区敷衍的玩意儿:“一块铁牌牌,写上’我登上了黄山’,就能三十块,成本最多一块钱。还有冰箱贴,磁铁都粘不牢,印一个景点的照片上去,卖十五块二十块也有人买。
做得认真了,那不得五十一百?要是卖不掉,不就压在仓库里了。”
话是这么说,但路菲菲还是很想好好做。
又不是没有好东西能做,手握这么多好东西,却非要盯着人家做一个铁牌牌的比,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
她对馆长说:“如果你们不想承担这个风险的话,可以由我来做,你们出一份授权书,证明我们是合作关系,线上商店由我公司全权负责同,线下的话,就当是摆在你们的文创柜台代销,卖出去的话给你们提成。”
也就是除了出一纸授权声明和专家指导之外,博物馆方面一分钱都不用出,还能赚一笔。
听说不用出钱,博物馆方面终于大方地同意了。
小郑本来听说博物馆要加强文创类,很激动,他很喜欢馆里的一个青铜小鼎,在看了《博物馆奇妙夜》后,也会脑补它们晚上会不会活起来,到处走来走去。
结果听说,所谓的加强文创类,就是多印几个花样的明信片,做几个书签,他又颓了。
路菲菲告诉他:“你们馆不做,我做。你有没有兴趣给它们分别写一个故事?”
小郑简直太乐意了,他自从入职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