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太冷,要等等再种。
有的说家里钱不够买化肥和农药的,种下去也不好。
还有的说自己不识字,要让城里的亲戚过来帮忙先看看合同再签,签了再种。
一家人有点别的事情不种,这很合理。
但是这么多人都不种,哪怕理由各不相同,这也很不合理。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要是他们都不及时种,今年收成必然会受影响,到时候他们交不出棉花,纺织厂等米下锅,临时再采购原料,价格肯定比现在高。
路菲菲把这个情况告诉李所长,李所长也皱起眉头:“现在可以种了啊。”
“我问他们,他们不说实话,要不,你这边看看能不能跟棉农谈谈,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棉农对农技专家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回,连对农技专家都遮遮掩掩,用一听就很不走心的理由来搪塞。
路菲菲正在想办法打探棉农那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此时,三家企业之一的天芳集团的对接人向她询问:棉花种下去没有,出苗情况怎么样,长势喜人吗?
这事就更奇怪了,虽然,棉花是一切的基础,不过,一般大家只关心自己的上游企业。
特别是天芳集团的业务只是制成品,他们只是承诺收购由新疆棉制成的布料,以完成整条产业链。
理论上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应该是他们的上一级单位:印染。
然后印染厂关心上一级:纺纱织布。
纺纱织布的再上一级才是棉花。
与路菲菲打交道过的服装厂都只关心到了他们手中的面料会是什么样的。
多管不是不行,就是没必要,每个公司的人手都是有限的。
操心太多,只会浪费人力资源。
就算打工人不是人,让他加班他不敢说半个不字,那一天也就24个小时,工作量太大,把人压榨死了,做不完就是做不完。
路菲菲跟对接人开玩笑,说他们真是高瞻远瞩,从源头开始抓起,不像现在很多制衣厂的老板,只关心服装款式和裁剪工艺。
对接人的回应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第二天,路菲菲去南通跟客户开会,叽里哇啦说了五个多小时终于结束了,她决定去旁边的城市绿地走走,与植物进行一下二氧化碳与氧气之间的交流,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好像是天芳集团负责采购的庞志飞。
庞志飞原来是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