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埃及客户们欢欣又鼓舞,不管是酒店的生意,还是香精油生意,以及纺织品生意,比起五一长假,更上一层楼。
现在在埃及街头也能看到用中文写的广告牌“喜迎国庆,优惠酬宾”,一时之间,让人怀疑十月一日到底是哪国在国庆。
里面的店员再怎么不会中文,也会说一句“你好”。
以前路人见到亚洲脸,会问你是日本人?韩国人?现在一律把对方当成中国人。
大量中国游客涌入埃及,只有经济被拉上去,并没有出现中国人为嫌犯的暴力犯罪,中国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都秉承着老实克制的态度,要吵架也是跟导游吵。
跟到了新大陆一言不合就开枪、新到了完全不属于自己的国家就敢在街头闹事的白种人完全不一样。
快乐的国庆节过去了,埃及商人们找到路菲菲,问她明年的计划安排。
十一期间,有好几家店在路菲菲的视频平台积极推广,购买流量,然后,游客们想要买东西的时候,直奔他们店。
这些店的货架都给卖空了,连隔壁卖冰淇淋的小摊子都被游客们顺手买干净了。
商贩们想要提前备战中国新年假期,免得看着一拨拨的游客兴冲冲地带着钱跑进来,然后看着空荡荡的货架失望而去。
有钱赚不着,心里像猫抓似的。
路菲菲告诉他们:“中国新年一般讲究与家里人一起在家过,走亲戚,不出门的,你们还是按五一准备吧。”
为五一备货,那也起码也得是明年的事了,供销合同也都是明年再签,商贩们欢欢喜喜地准备二月签合同,三月开工,四月囤货,五月卖光。
段风好奇:“可是国内现在不是已经有很多家庭春节都出去旅游过了吗?”
“哦,那毕竟是少数,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路菲菲随口应道。
此时春节出游人数确实不算少,只是……2011年的春节经济,埃及,或者说整个北非都注定赚不到了。
当地人还是尽量多保留一些现金,不要砸在囤货上。
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个大学生失业后做了小贩,与警察发生冲突,大学生愤而把自己点着了。
这件事,通过欧美媒体的大力宣传,让突尼斯人积聚已久的不满彻底爆发,并蔓延至整个北非以及阿拉伯世界。
史称“□□”的“阿拉伯之春”就此爆发。
那段时间,中文互联网上连“茉莉花”三个字打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