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说道:“玉哥儿过年十八了罢?”
琳琅点点头。
杨奶奶笑道:“
', ' ')('\n
该给他娶一房媳妇管家理事了,他在外头做生意家里有人也好些。”
琳琅笑道:“他临走前,正说着呢。”
杨奶奶一听,想了想,问道:“可有人家了?若没有,我给说一房。”
琳琅闻言怔了怔,笑道:“莫不是奶奶也有什么人选?我原有个极好的人选,只是还未说定,且看玉菡本事如何,待他生意再往上一层儿,我才好去说。”
杨奶奶听她说有人选了,便先不提自己说的,只问道:“你选的是谁?”
琳琅笑道:“是荣国府老太太身边的鸳鸯姑娘。”
杨奶奶不及听完,便赞道:“我想起来了。那回小定时,一群花朵儿似的姑娘,年纪最大的那个便是鸳鸯姑娘不是?行事举止说话口气果然是个好的。玉哥儿将来生意越来越好,正该这样的媳妇在家掌管中馈。你怎么不求求老太太呢?”
琳琅忙道:“荣国府丫头都是二十岁上下放出去,鸳鸯今年才十七。我走的更早些,十六岁出来的。我想着,玉菡如今虽有家有业,到底不够进他们眼里的,不若等到明年,鸳鸯十八了,不过早两年,说了也容易。况且,老太太离不得她,也不知成与不成呢!”
杨奶奶笑道:“你想的很是,玉菡越发出色,便更容易说成。”
与鸳鸯一比,杨奶奶原本受人之托说的女孩儿就配不上玉菡了。倒不是说出身品格配不上,只是行事上,鸳鸯这样出身大户人家的丫头,应酬来往,更能帮衬到蒋玉菡。
少时苗青家的来回说杏子、樱桃都摘好了,拣好的装在柳条儿编的篓子里,整整齐齐。
那篓子是苗青编的,十分小巧别致。
琳琅见了十分满意,笑道:“你也下山,和刘二家的一起,略换两件新鲜衣裳,将这些送到荣国府、仇都尉家、昭武将军家、昭勇将军家、赵家等处,每家每样两篓,就说三年前在山里置地种的几株果树,今年才结的头一茬,味儿不差,请他们尝个鲜儿。”
苗青家的答应了一声,装车后,果然和刘二家的同车而往。
先去了荣国府,凤姐接了,送到贾母房中,贾母笑道:“可巧,正想着山里的果子吃,咱们园子里虽也有果子,只是到底不是那个味儿。”又叫鸳鸯拿白水晶的碟子,装了两碟樱桃,缠丝白玛瑙的盘子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