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加起来也得花了二三十两。
说起来,杨蒋两家结亲,一应花费是村民绝不敢想象的。
想了想,她回身开了从旁边拖出一个极沉重的箱子,望着杨奶奶疑惑的目光,笑道:“这是成亲时得的红包,我数了,一共得了三十六吊八百六十个钱儿。”黄叶村数百户人家,得的也不算多。将杨奶奶拿来的钱匣子放进箱子里,道:“且放在一起罢,等用了再拿。”
杨奶奶笑道:“你做主便是。家里支出便从这里出,别动你嫁妆,养家糊口该靠大海。”
琳琅自然不会亏待自己,含笑应允。
有这样不打嫁妆主意的祖婆婆,对她而言,也是一件幸事。
杨奶奶又笑道:“咱们家粮食是不必花钱买的,大海月俸如今从七石五斗涨到了十石白米呢!种地不必交税,家里又种了瓜菜,吃都吃不完,多是送人,也就买肉花几个钱,若是大海在家打猎,咱们家便不缺油水了。”
琳琅细细一算,除了人情上的往来,或买些家常日用的东西,竟花不了几个钱。
说到嫁妆田,琳琅问道:“咱们家的地都是种着?还是赁给人了?”
杨奶奶道:“我一个老婆子哪里种得来?不过留两亩地自己种些瓜菜,那些地早赁给别人种了,一共三十六亩,三年一赁,一年两季五五分,今年才又重新赁出去,契约都在匣子里。纵是赁出去了,皆因不必交税的缘故,若是风调雨顺,一年一亩地也能净赚二两多银子。”
如此说来,倒比让长工种地还划算些,因她要交各样徭役赋税,十分沉重。
不过她也已经是敕命,名下良田不必交税了。
琳琅笑道:“既这么着,我的嫁妆田,索性也赁出去。”许多庄稼人还会把自家种的地放在相熟的举人小官名下,不必交税,一年能省大些粮食。
但蒋玉菡是贱籍,因此给他留的一百五十亩依旧在琳琅名下,亦不必交税。
杨奶奶点头道:“咱们家也算厚道人家了,周大财主家的佃户都是三七分,或是四六分,纵然种了,一年到头也余不到几斤粮食,因此咱们家的地放出消息,分外抢手。”
琳琅笑道:“这个却要玉菡自己做主了。”
如此商议妥当,待杨海午钱回来后,便跟他说了。
杨海点头道:“这么着也好,你的嫁妆田都可赁出去,村里必有极多的人愿意耕种。倘若不赁出去,仍叫赵云打理也使得。”
琳琅笑道:“我原许过他们家,等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