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团队,进驻了z大人文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调查。
第一阶段,调取应景的学术资料,根据组委会的审查调查规范,需要抽查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求学阶段的学业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日常作业提交、各类考试测试卷面作答资料、发表过的文章、参与过的项目成果、三个阶段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影像资料等等。
应景在z大一以贯之的求学经历,给调查组也省了不少事,拿资料很方便,不用天南海北地函调和等待。
这一阶段的调查下来,本来怀着找问题心态的几位专家,纷纷对应景这种小同志另眼相看。
能被抽调的,都是内行人,当应景从本科开始的学习和研究思路以及成果,完整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很直白地向专家们展现了一个热爱哲学的年轻人,在研究哲学这个事情上的专注的态度、快速的进步和显眼的成就。
这几位中有石教授的一位熟人,是和石教授从年轻至今都憋着一股劲儿的,有竞争关系的欢喜冤家,就职于隔壁省份的一流大学。
当然,需要避嫌,对方没有跟石教授通气自己在调查组。
审查完应景的材料后,审查组碰头开会。
每位专家轮流发言,到这位姓匡的老教授时,他羡慕地摇头笑笑,感慨地说:“老石教授真是运气好,儿子儿子有出息,儿媳儿媳有本事,这位小应同志,学术造诣不简单呐。”
其他几人心有戚戚地点头,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这些老家伙分分钟就被拍在沙滩上了。
——————————————————————
第二阶段是调查走访,从本科起,应景就在z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