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听雨面对空白的纸条犹豫不决,最终只潦草写了个不高不低的目标。
她看了眼一旁的傅晚卿,用工整清秀的字迹写下“京城美院”四个字,未尝不感到羡慕。
“晚卿,其实我好迷茫。我现在这个成绩冲冲一本可以,但要上985、211就难了,想上好专业更难。今年最后一届文理分科,明年肯定没机会复读了......我好怕,万一考不好就真的没书读了。”徐听雨耷拉着脑袋,脸上写满了苦恼。
傅晚卿沉默地看她一会儿,试图宽慰道:“人生不会因为做错一个选择就失败的,我们才18岁,还年轻,容错率高,想做什么放手去做就好了。人生总要有那么一次不计后果的努力。以空手捧空月,不算吃亏。”
她翻开手边的卷子,扉页处写着一段再熟悉不过的话:
“高考,无非就是很多人同时做同一份卷子,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市,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事实的确如此。
十七八岁的年纪,风华正茂,本就该凭着那股横冲直撞的傲气行走,而非束手束脚,担惊受怕。
高考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在场的每个人都要跨过去,无论以什么样的姿态,它也终究只会成为一段记忆,一次经历。
那些全世界都认为是人生转折点的,那些所谓幸福的标准与必需品,其实也没那么肯定。世界上有七十亿个人生的可能性,我们不过是拥有了自己七十亿分之一的一生。
合乎标准的完美一生和步步走错、磕磕绊绊的一生不都是人生吗?扔出去的硬币是正是反又能怎么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