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从盛京而来的、所谓治理蝗灾的
', ' ')('\n
“大官”,在苏南呆了日就回去了,吃光了县衙他们半月口粮,洋洋洒洒写了封《治蝗论》。
县衙如获至宝依言照做,屁用没有。
有了前车之鉴,李文虎再看盛京盛京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便格外不屑,那些医官自小在太医学进学,多半家世不差。有如此家世之人,怎会放心让儿女来此疫地冒险,此次派遣而来的医官,要么是被迫不情不愿,要么,便是医术平庸的无能之辈,医官院的弃子,赶鸭子上架的无能之辈,和先前那些人一样。
“要等你自己一个人等,”李文虎撂挑子不干了,“我回去搬尸体,刑场昨日摆的尸体快堆满了!”
他掉头要走,才走了两步,忽听得身后蔡方喊了一声:“来了!”
来了?
李文虎回头。
远处,城门外数百步之地,渐渐行来一队车马。
这车马走得不算快,但在数月来杳无一人的苏南城而言,如在长久阴霾后陡然出现的一丝鲜活日头,登时照亮城门前二人的眼。
车马“咕噜噜”近前,在城门前停驻脚步。
从车上跳下来一位身穿棉袍、头戴棉帽的中年男子。
“你们……”蔡方激动上前。
男子朝蔡方拱手,声音客气有礼。
“在下翰林医官院医正常进,受朝廷之命,领医官院随行医官,前来苏南治疫。”
苏南的困境
城门口,连日来的冷清荒芜被嘈杂车马冲散了几分。
身穿棉袍的医官们纷纷下车,戴好护住口鼻的面巾,御药院与医官院,连带护送车队的护卫,一共百来人。
这百来人俨然成了苏南的希望。
蔡方激动上前,与常进攀谈,李文虎却挑剔地打量起这群医官。
医官们大多在四五十出头,普遍年纪偏大,看起来颇为弱不禁风。这其中,又有三人尤为显眼,两个年轻女子,一名年轻男子,看上去年纪不大,李文虎微微皱眉。
苏南医行的大夫,再年轻的也多近而立,叫几个小孩儿过来,这不是闹着玩嘛。
这群人养尊处优,苏南如今处境,他们真能坚持得住几日?
正忧愁着,走在后头那位年轻女子抬起眸,正对上李文虎打量的目光。
李文虎以为自己这失礼的动作即刻要惹对方不悦,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