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的初衷或许是希望他们放松一点,但显然效果并不好。
“咳!”裁判尴尬地干咳了一声,表情重新严肃,“八号巴特你在第三个,九号……确认没有错吧?那么开始吧。”
裁判从助理裁判的手里拿过了发令枪,枪口朝着天空,扣下了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
20xx年,世界男子短板冲浪第二站暨奥运会积分资格赛第二站决赛,正式开始!!
杭峰拔起冲浪板,一马当先地冲向大海,无畏勇敢地迎击海浪。
杭峰并不是第一次,第一个上场比赛,参加比赛多的好处在这里体现出来,他心态平和,不急不忙,保持在自己的节奏里,对体能的斤斤计较堪称“体育界的葛朗台”。
杭峰不急,身后的本尼·马龙也不急,于是整个第一组的节奏都被缓和了下来,不慌不忙地跟在后面,穿过不知道多少的海浪,最后抵达了上浪点。
“上浪点”是由连续一排插着旗帜的浮漂圈出来,会根据海浪的变化而不停改变位置,这一次的距离比预赛时候更远,几乎达到了200米远。
在非拖拽类冲浪赛里,200米的距离,基本达到了选手的极限。
杭峰在感知到距离的变化后,第一时间就知道,今天必须也只能走“精品路线”,多游上两三次,体能的消耗可能会让专业的运动员,都无法在冲浪板上站稳。
更何况,今天的浪这么乱。
抵达了上浪点的杭峰,率先游到了远离人群的地方,海浪一大波地涌过来,将他的身体不断地推高又落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