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急需,这样的工商大户首先就会被当作出血的对象,让他们输捐,甚至倾家荡产报国救难。
与此同时,当这些工商业者遇到灾祸的时候,那些国家机器的保护良善的职能,则不会对他们一视同仁地救援,更别说优先照顾了。
士农工商四业,谁让你排在最后?
无商不奸、为富不仁,这些都是他们永远摘不掉的帽子。
到了满清朝代,世情一遍,这个矛盾更加复杂。
因为涉及到中外通商,门户开放的问题。
问题的实质,也成了到底怎样对待外来的那股势力。
实际上还是一个悠久的历史的问题,是否坚持重农轻商、如何重农轻商的问题。
因此,以曾国藩为主的开明思想家就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这个主张至少反对了两种极端的主张。
一个主张是完全的门户开放,照搬西方那一套,放弃中华上国悠久的国策。
另一个主张就是彻底的闭关锁国,把所有西洋的东西完全摈与国门之外。
由此可见,这个看起来是学术流派之争,基本上是国体之争、是政治制度之争、是总体经济框架之争。
这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表面上比较公允比较中庸,也确实是当时唯一合适的主张,但是它的本质依然是重农轻商、抬高农爷抑制度工商业,还是没有认识到工商业的重大作用,没有把工商业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
不过,工商业是压不住的一股自然力量在社会分工中的体现。
尽管有官府和孔孟之道的联合打压,他们依然顽强地生存和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