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城市。
湘潭又中中华上国内地商埠之巨者,见外国运来货物,至光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独进口货为然,中华上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光东放洋,以故湘潭及光州间,商务异常繁盛。
当时的湘潭发展为瑚南最大的商业与经济中心。
明清两代繁盛的商业带动了湘潭城市的扩张。
在城市人口方面,湘潭是明朝及清朝时期瑚南省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这个时候的人口约20万。
在城市地域方面,湘潭实际城区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
此时,湘潭的实际城区规模甚至超过了长沙。
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四十五里,湘潭外城街区由三条主干街道组成,从滨河起依次为河街、正街、后街,每条街长15里。而每条街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河街汇聚了牙行,店铺则在正街,居家一般集中于后街以及城内。
曾国藩非常重视湘潭的防守,因为它不仅是常沙的南大门,而且是常沙的供给基地。
因为常沙的湘军不管是粮草还是武器点药都要从这里周转。
因此,他特别派遣他的二叔曾鼎尊到湘潭坐镇。
曾国藩的父亲一辈兄弟三人,本来都是靠考取功名谋得出身,可是没有一个能够出人头地。
哥儿三个中,只有老大,也就是曾国藩的父亲成功考取了一个秀才功名,但是成功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在仕途上也只能是一事无成了。
然后就只好在家里教导后辈读书,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直到曾国藩飞黄腾达以后,他们被这个后辈子侄关照,才有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