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她直觉应帆说的是不对的,但怎么不对她却辩驳不了。而应隐如何精疲力竭用尽全身智慧,她比谁都清楚。
最终只能不服气地说:“阿姨你三观不正,不符合公司给你做的书香门第人设。”
“好笑,我怎么不是书香门第了?”应帆白她一眼:“我六十四祖在清朝当大官的。”
她亦嗔亦怒半真半假,说完,跟俊仪相视笑起来,也没注意到应隐在外面听了半晌。
其实她也不恨应帆。在一个女人最美丽的年纪,应帆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带她长大,打两份工,母女两个日子过得很紧凑。
应隐赚了钱后,第一次带应帆去北京,应帆在天安门对面的广场上坐了很久。
外婆病重晚期,心心念念想去北京。三千块的团费倒出得起出,但旅游团说,老人必须有人同行,那就是六千块。应帆给不了,她还要给应隐交学费。
那天北京的风很大,春寒料峭,沙子太迷眼睛,应帆坐到了日落,代她母亲看够了天安门。
走之前说:“一个女儿最大的不孝顺,就是嫁错了人。”
应隐知道她不是说给她听的,是说给自己听的。
饭菜端上桌,丰盛精致,但气氛沉闷,保姆不敢多话,摆了碗筷就回厨房吃自己的去了。她是应帆老家的远房婶婶,按辈分应隐叫她小婶姨,但其实只有三十五岁,为人实诚木讷手脚勤快,让应帆很省心。
“再好了,妈妈盼你杀青五个月,一回来就给我甩脸色。”应帆拉开椅子,软和语气,按着她坐下。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