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骡子、牛啊驴的,县里到处都能见着。四处拴着,随地就拉屎拉尿,夏时味道简直不得了。”
“就建几个公用牲口棚,把这些牲口统一管理,届时粪便一系的收集在一处,到时候还能用做肥田呢。”
秦小满靠在椅子上:“这倒是可行,牲口多了若不注重些整洁,县里哪儿都是一股臭味儿。”
杜衡在册子上记下:“你看,现在县里的人多了,还可以建避雨楼或者亭子,秋阳县雨水少,避雨可能用的少,但遮阳纳凉还是用得上的。还有啊,牲口棚能供应牲口拉撒,人也有三急,县里也当修两个像样的公用茅房出来。”
杜衡没少下乡去,村里的人粗俗不讲究,三急就村野地里解决,其实地广人稀倒是也还好说。
然则县里其实也不少人粗俗至此,那些个人少偏僻些的巷道里,就有人随地解决的,实在是不成样子。
其实之所以县里人也不害臊的像牲口一般当街拉撒,也是因为而今流行的都是里坊,也便是说茅房一般都修建在自家里。
且还只有大宅院才有专门的茅房,而寻常小门小户都是用的香炉,县城里哪有专门供人拉撒的地儿。
倘若好好建造起来,不单是能解决老百姓的刚需,提高些县民的素质,也能让县城保持干净整洁。
两人闲说商量着,罗列出了牲口棚、避雨楼、公厕、井亭等不少设施出来,这些玩意儿修起来快,半年就能完工,可以在杜衡走之前让老百姓用上,就不怕后头的官员过来停工。
“要修建什么倒是容易,规划上了户房拨款到位也就成了。只是你说要县里增加户籍人口,那当如何办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