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院试要半个月以后才布告成绩,今年考生多,学政在秋阳县主考结束后,马不停蹄要在州府下的几个县城里巡改试卷,应考者寝食难安焦灼等成绩,批阅考卷的官员也是日以继夜的翻着一张张卷子。
休沐后回到书院里,不论参加还是未参加此次院试的考生都在议论。
已下场的少不得说起帖诗如何做的,更有自信的还把自己考时所做的诗给念了出来供诸人评鉴,又有说文章从哪个层面角度破题的。
旁的已经中了秀才的学生便说起此次的题目难易程度,以及录用名额变化等等。
总之好不热闹,两日休沐也未曾熄灭下来诸人对此次考试的热议。
杜衡盘算一通,童考年年可考,院试三年两考,乡试三年一考。
他童考过的时间顺,恰逢每年都有考试,童考过了次年院试,院试过后又逢乡试,而乡试一过次年里都是要参加春闱会试的。
如此不禁让他心存幻想,若是一举把科考都走一遍,那可就齐美了。
他弱冠过童考,其实年纪已经不小了,只是在落霞县这般小地方,弱冠之年有些微功名在身已属不易,年龄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如何被人谈及。
然则从白榕书院来看,许多读书人都已经考过了童生,尚未弱冠就是秀才的比比皆是,原则还是这些读书人从州府大地方过来读书的。
家族中人都还指着子孙能在弱冠前后进入会试,拿下天子门生的头衔,如此议亲的门槛便可高高抬起,挑中一门能提携的岳家,往后在官场上不说平步青云,至少仕途也顺遂的多了。
为此在书院之中,院服虽然浅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