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
为什么呢?因为海尔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厂,而海信的前身,是青岛电视机厂——术业有专攻,本地人自然知道该选什么牌子,不像在外地,海尔电视卖得刷刷的。
“但是西门子的制造业,口碑一向不错,”凯瑟琳认为这家伙有意找碴,“不合格的产品,他们就不会出厂,他们的工艺比曰本人还要强……很多。”
“可是德国人的制造业,太守旧和死板了,前一阵别人送我一个西门子子母机,居然没有来电显示,”陈太忠振振有词地回答,“不管国内国外,任何一款子母机都有来电显示,就是西门子的……没有!”
2620章换牌子了(下)
陈太忠这话其实不算错,德国人的产品是相对稳定可靠,但是在创新上……那实在没办法说了,除了在非常时期,他们有些新成果出现,德国产品就是成熟可靠的代名词——不成熟的,人家不会推向市场。
而且他对西门子的抗拒,不仅仅是因为德国人的死板,“跟阿尔卡特谈外包容易,西门子也会答应外包吗?”
“多稀罕哪,”凯瑟琳对他的问题嗤之以鼻,“西门子并不是像你想的那么古板……”
确实如她所说的那样,西门子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不少通信产品就已经外包或者转移海外了,因为,在德国本土生产的话……成本太高,
这手机生产不算高科技吗?肯定算的,但是确切来说,手机生产线算高科技,手机……还真的不算。
工业社会就是这样,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没必要珍惜——高价卖给第三世界国家,那是因为你没能力生产,所以才值钱,你要是能生产,就是烂大街的价钱,自力更生这个能力,真的很重要。
正经是那些设计流水线、生产和维护流水线的人,才是值得看重的财富,在德国,修一台小电视要四十马克——哪怕只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