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养玉需要很多很多年,一些祖传的玉器要养的话或许要传好几代人才能把玉养出翠来。
矿区早年经历过战乱跟灾害洗礼,说不定放玉的后人忘记这里还有一大块玉石了,现在矿区已经被承包,从他们矿区挖出来的玉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只是这么大一块玉,普通的商户肯定吃不下,矿区有意联系商户,想商量看看到底是拆分后制作玉器买卖还是上贡。
这年头,能做矿的基本背后都有官家背景,矿区的人犹豫,是因为这玉石不算原石,是一块被人使用过后才放进矿区的,当时的矿区老板担心进贡二手货反而被降罪,这才找了商户来问问看,到底能不能送到宫里去。
古时候讲究地位等级,工农士商,商贾排在最后,地位本身不高,能赚大钱的,背后多少有管家支持,是最早的官商勾结,只是这算给国家盈利,加上好东西多少会送到皇家手里,就默认了一部分商贾“皇家特供”的身份,后来更有皇商一类的商人与普通商人区分开来。
商户听说玉特别好,水头足、块头还大,想着如果好的话,就直接送进宫,到时候他说不定能给自己儿子谋个好差事,以后就不是地位最低等的商贾了。
那块玉确实很大,商户本以为就是那种可以雕刻人形的玉,有些皇族爱雕玉身,也有用玉给神仙雕的,当个供奉的雕像,这种尺寸不算少见。
是以,如果真的就是这个尺寸,商户想着在送进宫去前,不如先问过皇帝,看看雕什么东西,回头只要找个老师傅雕得栩栩如生,封赏肯定少不了。
矿区联系商户的老师傅说那玉石太大了,不好运出来,得让商户自己去一趟,不然的话,路上怕有所损坏,商户就跑了趟南方。
华夏国土辽阔,哪里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