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制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两个兵团,歼灭距离徐州较远、位置突出之黄百韜第七兵团、李延年第九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產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中国共產党佔据主动决战权,是原定规模较小之徐蚌会战。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1个特种兵总队,共约36万人,大部分在山东省济南以南、临沂,一部分在江苏省宿迁地区休整一段时间后,开始攻击国军,计划分割围歼新安镇第七兵团并阻击徐州国军东援,然后南下切断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孤立徐州。
同时,中国共產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令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牵制部署在徐州以西国军。辽西会战后,解放军在东北缴获一批国军野马战斗机,原想运用于战场,而后作罢。
国军方面
1948年9月下旬,山东省城济南失守,成为双方优劣态势转变分水岭。
10月以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国军集结4个兵团(第二、第十三、第七、第十六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三、第四、第一、第九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3],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铁路及陇海铁路,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御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採取战略守势。
10月下旬,蒋中正见东北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瀋阳已甚混乱,危在旦夕,即飞返南京,拟定「徐蚌会战计划」。
南京政府国防部在徐蚌会战之前,曾由何应钦召集会议,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方针。
国军决定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据点外,将所有陇海路上城市放弃,集中一切可以集中之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津浦铁路两侧,作攻势防御,与解放军决战。
10月29日,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