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率的工具割下。
另外让我跟小连震惊的巨大声响并非是巧合,而是精心设计的机械式结构。他在墙面上装设了一个可以旋转的木板,木板一侧用高张力线材、滑轮组、特製重物组成一个活动式机关,依靠重物平衡来让木板水平达成力平衡。特製重物设计是利用一套笔电与多个可操控电路板设计组成的。笔电直接显示简易好操作『labview』人机介面,像是嘲笑警方一样,利用写好的程式驱动电路板,来完成特製重物重力改变,一旦重力变化超过临界点,线材就会顺着滑轮的轨道开始移动,让木板旋转使尸体吊立起来。
原本警方估计兇手应是用远端操控笔电的方式来执行程式,后来才发现兇手有多写一道回圈,让时间数完时自动执行程式。
这样如此多工的手法只是为了让我跟小连成为第一目击者,另外兇手应该多次验证过这套系统,可以从现场遗留的痕跡看过他曾经『练习』过。另外笔电是死者本身的,键盘指纹都被过滤过,只剩杂乱无法辨识的痕跡。
由于此两案的关键人物都与我相关,我是最常接受警方的询问。我将过去一一来到春水居的奇异事件都告诉了警方,让他们列为资讯。虽然整个过程中,调查警官已经用一种嫌疑犯的口吻来盘查我,但是我认为我还没有寻找律师的必要。
在经过多项的查证与资料比对过后,全案陷入了近乎死寂的胶着。两栋租屋处的监视器在关键点都没有拍摄到可疑画面。应该说当天两栋租屋处的摄影设备是处于瘫痪状态的,至少调资料出来的时候,4月19日完全没有资料。因此嫌犯应是能轻易出入监视器办公室的人。
当然我们都很清楚,这个方向如同死巷,因为能在刑案现场进行细腻吐槽警方的兇手,不可能没思考到全身而退的方法。灭证与找到证物之间就像两个控制狂的对决那样,取决于谁的细心已经踏到底限了,显然的是警方的细心已经踏到底限。
两栋的租屋者都经过调查,没有一个人吻合所谓『嫌疑犯』的最低标准。这有些过于不自然,毕竟几个犯案时间点就像是昭告天下一样,所有租屋者似乎都能在其中找到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