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有功封为子,都令一律封为男,这个标准下来之后,天下诸侯就有了定数,有了尊卑,不在那么混乱了。
启对于这个还是保持支持,因为现在弄好之后,全天下就一个体系了,免得向帝尧时候那么混乱。
第二典就是颁发符信,这个符信是玉器,也分为五等,一等是桓圭,四四方方,如同屋中顶梁一样,寓意公都是国家顶梁,维持整个天下。
第二等是信圭,没有菱角,寓意侯爵能够慎形保身,不能太过方。
第三等就是躬圭,上面消去半截,寓意他们要低头做人,不可一时意气,顶撞上面。
接下来就是谷璧和蒲璧,分给男爵和子爵,因为这两个都是国中的爵位,自然不能用圭,而是用璧。
第三典就是统一度量衡,统一采用黍来做规定,一黍为一分,十黍为一寸,百黍为一尺。
两千四百黍为一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
一千黍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
这就是度量衡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协调乐律,将天下乐律分为六阴六阳,其中最长的就是黄钟,黄钟恰好可以容乃一千二百黍,重也恰恰是十二钧,长为九寸,九等分起来便是一寸。
因此若是用黍不方便的话,也可以用黄钟来衡量。
启心想会有这些,也是因为天下因为洪水,帝难以掌管天下,很多规矩都坏了,现在这样的话,有了明确的标准。
黍的大小重量差异不大,以黍米作为底子,就算农民也会继续计算,再也不会有什么大斗小斗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