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众臣见此二位如斯,虽不愿迁都,但较之南伐,宁可定都洛阳。于是众臣皆呼万岁,迁都之事便于一个时辰之内定了下来。
拓跋宏与拓跋澄相视一笑,君臣二人心内之石终于落了地。
午间王帐内议事,高墉这些外臣皆候于帐外,待到内侍出来传召,众人仍不知朝堂已掀天斡地,定都洛阳城了。
内侍唤高墉入账,其只觉后脊一阵发凉,心仿佛提到了嗓门口。高墉担心高融之言语被那些守旧之王公们用来做泄愤之借口,进而连累自己乃至全家。
入得帐内,高墉偷偷用眼角窥众人,见个个面无怒色,方将所悬之心放下。
高墉跪地叩首,只听拓跋宏微笑道:“高州牧,朕已与诸爱卿商定迁都洛阳,陇西公总督洛阳宫之修缮。你为一方之首,较之陇西公更为熟悉洛阳宫城,故朕今日授你以副职,你当竭力配合陇西公。”
言毕,拓跋宏示意其起身。高墉正欲谢恩起身,忽听拓跋宏问道:“令郎师承何人?”
高墉一惊,连连叩首,答道:“犬子无状,枉议朝政,是臣教子无方。犬子只请过开蒙先生,如今在家中读写杂书。”
拓跋宏笑道:“令郎见识不凡,才情胆识过人,来日必建非常之功。”
听皇帝如此夸赞,高墉心中如释重负,连连叩首。
拓跋宏摆摆手,示意其退下,高墉起身后退三步,方缓缓走出王帐。
高墉刚上马车,内侍便来传话,皇帝已着中书省拟诏,欲加封高融,令高墉回家准备明日接旨。高墉大喜,即刻让仆从先快马加鞭回家报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