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找方教授,请这个省委书记的理论顾问帮忙。
仗着当年与方教授既有师生情份,又有棋友之谊,这两年黄一平也曾拜访过方教授几次,就冯市长的几篇文章上门请教。每次登门,自然少不了带些真丝睡衣、蓝印花布一类的阳城特产,可那些文章与这次的又岂在同一档次?因此,按照冯市长的意思,这次先由邝明达与黄一平商量,对方教授作一些必要铺垫,以使其用足力气帮忙到位。听说方教授喜欢收藏,邝明达不知从什么地方搞来一副上好云子,一套名家制作的宜兴极品紫砂,还有一幅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水墨真迹。黄一平对这些不内行,冯市长也不放心其真伪,邝明达却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是真行家,一准马到成功速必杀!果然,方教授初见当年弟子拎只不起眼的布袋,本来还有些冷淡,可一见陆续掏出的三样东西,马上眼睛瞪得铜铃般圆,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方教授果然就是方教授,简单问了冯开岭的情况,当即敲定主题——保持城市特色,张扬城市个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和建设。几个小标题也当场定下来,一切围绕省委主要领导的最新意图,又符合作者当前的身份与职责,大气而不逾越。方教授同时表示,文章发表后,他会在进行评论,广泛制造后续效果。
领导署名文章,从来多是秘书代笔。写作过程中,黄一平不断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方教授联络,文章中的大量文字几乎是教授直接口述。这次文章写成,送给教授定稿只是借口,再给教授上点眼药是真,终极目的还是希望教授尽践前诺。进门之前,守在车上的的邝明达又交给黄一平一只信封。黄一平捏捏不厚实,神色就有些迟疑。邝明达小声说,是欧元。黄一平是个做事很谨慎的人,以前送东西过来,他会让邝明达把车停在教授楼对面,看着他把东西拎进去,再看着他空手出来。可这次是现金,他就有些为难,因为市委原来有个秘书,经常帮领导送礼,后来领导因受贿行贿事发,却查明通过秘书之手送出或收受的钱物,不少被秘书从中截流。结果大家不齿于那个秘书,犹甚于痛恨那个被判了刑的贪官。
不一会儿,方教授就将冯开岭的大作看完,只用朱笔在上边修改了几个标点和文字。黄一平在取走稿件的同时,随手丢下那只装着欧元的信封,名曰审稿费。方教授也不谦让,说稿子刊登的事你们自己负责,推荐给龚书记和组织评论的事我来办,肯定不会有半点差错。黄一平要的就是这句话,心想,教授说话办事果然如下棋,落子生根,从来无悔。只可惜从今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