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氏抬起头来,“后妃见君王,自当以拜!我夫君虽为亡国之君,但亦是国君,我亦为后!帝王乃是天子,自有礼乐以来,无有不尊前朝皇室的例子。二王三恪,这是自尧舜禹时便有的古制。新王朝建立,须得册封前朝皇室为王侯,待之以上宾。”
二王三恪,确实有这么一个制度。但尧舜禹的时候是禅让制,新王与旧王之间,是没有仇恨的。比如舜继位,就得优待尧的儿子。到了禹继位,不仅得优待舜的儿子,还得优待尧的儿子。
因着尧舜禹只禅让了三代,所以,这个二王的意思就是,要追封新王朝的两个王朝的皇室。
三恪,恪是尊重、礼遇的意思。是给后世定下的规矩,就是说新朝建立,至少得册封之前的三个王朝。
当然了,也是因为这个规矩,哪怕王朝更迭,国家不散的一个原因也在于,都承认王权来自于前朝。
这个理摆在这里是对的!谁也不敢反驳这个话。但是自尧舜禹之后,王朝的建立,那都是建立在一方灭了另一方的前提之下的。对活人那是绝不容情,对死人可以很大方的册封。
这个宋皇后是蠢吗?
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她把尧舜禹搬出来了,尧舜禹是禅让,是合理的即位,是明君。那同理,金家继承了陈家的江山,不合理吗?难道不是太|祖圣明,效仿尧舜禅让了皇位?难道不是武昭帝和文昭帝贤明,才能继承皇位?
她很聪明的给了皇上一个理由,在她看来,这就是一个双赢的局。她自己得到优待,而皇帝正可以此为借口,确立正统地位。
可这就有个弊端,将来皇上传位是传亲儿子呢?还是禅让给其他人呀?
文昭帝从没觉得他不是正统,他要是愿意接受这套说辞才见了鬼了。
可谁知道文昭帝还没说话呢,太后却开口了:“很是!很是!尧舜禹是明君,明君定下的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