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此役还是发生了,只不过情况却与上一次的歷史大相逕庭。
首先,原东周国已不存在了,所以联军方面只有魏、韩两国。再者,在上一次的歷史中秦军的统帅是白起,而这次白起却早已被周天子挖角,而且还担任周朝京都特区的太守。第三,周朝既没有加入魏、韩联军,也没有站在秦国那边,反而对魏、韩、秦三国发出郑重而严厉的警告,不准任何一国的军队进入京都特区,而伊闕这个地方正位于京都特区之内。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魏、韩、秦三国都没有把周朝的警告当一回事,照样把大军开入了京都,在伊闕排开阵势,准备大打出手。
既然如此,那周朝只好出手教训他们了。虽然京都特区卫戍部队的人数只有入侵三国兵力合计的十几分之一,但铜仁兵工厂已经竣工投產,并且第一批產品也入列了。这批超时代的武器是一款以鈦合金打造的超轻量105公釐牵引式加榴砲,而京都特区卫戍部队以最高优先获得了这种装备,刚好来得及赶上这场大战。
姬宇之所以指示优先生產加榴砲,而将机枪、步枪、手枪、手榴弹等这些傢伙的製造摆在后头,是因为大砲能產生的震撼力与威慑力远非单兵武器可比,不需杀伤太多就能把敌人吓个屁滚尿流,溃不成军。
白起命砲兵从十八公里外,向魏、韩联军轰了几十砲,又向秦军轰了几十砲。虽然砲兵们新学初练,打的不是很准,不过目标人数实在太多,乌鸦鸦一大片,随便打都不会落空。
果然不出所料,三国的三十几万大军,连周军的人影都没看见,就被这么一百多发砲弹轰的鸟兽散了。直到很久以后,魏国人、韩国人、秦国人都搞不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
周朝趁三国新败,无力抵抗,就随势佔领了韩国的新安(註十二)、野王(註十三)与澠池(註十四),秦国的宜阳、崤(註十五)与新城(註十六),以及魏国的安阳(註十七)、中牟(註十八)与首垣(註十九),以示对这不听警告的三国的薄惩。这些地方其中的新安、野王、澠池、宜阳、崤、新城都在洛邑边上,与京都连成一片,而安阳、中牟与首垣则与卫国接壤。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