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闻言,若有所思,似有所感,说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汝?”
孔子说道:“先生之言,丘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必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孔子躬身三拜,又向通玄拱手致意,而后坐上南宫敬叔所架马车,向鲁国驶去。
见马车渐行渐远,老子对通玄说道:“通玄啊,你早已出师,又枯守我这糟老头子多年,孝道也尽了,恩德也报了。去吧,去翱翔九天吧,你难道甘心落于孔丘之后吗?”
通玄闻言,目光看向渐渐消失的马车,又收回注视老子,身上气息变化,温和却昂扬向上,有如初生之阳。老子摇头微笑,驱牛返回洛邑城,通玄遥对青牛上的背影三拜,转身向东而去,隐有锋芒裂天。
孔子与南宫敬叔回到鲁国,却是比去时少了许多波折,即因孔子道行大进,因暗中掣肘者顾虑老子态度。
孔子继续讲学教育之事,众弟子问老子何如?孔子赞曰:“龙乘风云而上九天,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