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乡民们得知当初是周致的主意组建的义仓,都纷纷对周致赞不绝口。所以周致在国子监读书这段日子,他的名声在附近乡里又是大了不少。周致俨然成为附近乡里的大善人。
当然了,附近乡里众多的百姓们单单依靠八君子义仓赈济的粮食,是不会度过难关的。庆都县知县陈光耀也组建了几个大粮仓,囤积了很多粮食,在最为危急的时刻,开仓放粮。
陈光耀的名声也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迅速崛起,响彻了整个庆都县。百姓们说起陈光耀,都齐齐的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清官。
庆都县说到底是贫苦之地,无偿的赈济粮食给百姓们,也是要亏空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效仿了八君子义仓的做法。
陈光耀也好,周致也罢,其实心里很清楚,放出去的粮食说是要收回来,但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罢了。明年就一定会风调雨顺吗?谁能说的准呀?
周致心里是最清楚的,历史上的小冰河天气从现在开始其实就显露出了端异。可能越是往后,天气会越糟糕,至于风调雨顺的天气,恐怕日后在这大明北方一带会越来越少了。
此时在周家就有人说起周致的八君子义仓,周致只是一笑置之。周致现在想的是,自己现在只是一个乡下的秀才,影响力小的很。能尽自己的力量为附近百姓们做些事情就很不错了。至于日后到底能不能保证附近乡里百姓们不饿肚子,真正到了最为困难的时候,那又有谁能说的准呢?
一句话,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尽量让周家的日子好过一些,想办法积累更多的钱财,想办法让附近乡里的百姓们也抓紧积攒银钱,那才是最为关键的。
自己尽力就好,却是强求不得。
好在从老爹和众多乡民们口中得知,乡民们现在的日子虽说过的清苦,但终归能过的下去,家里的土豆、南瓜之类的东西保管好了,节省着吃,是能坚持到年底的。
过一段算一段吧!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