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定州三面围困大契丹军,纠缠下去实在是对大契丹军不利。
因此在此和议关键时刻,萧太后本不愿为阳云汉之事节外生枝,又看耶律题子半响拿不下阳云汉,继续纠缠实在有害无益,这才下定决心先放过阳云汉,以和议大事为重。
待阳云汉退出大帐后,萧太后和大契丹国众大臣又和曹利用反复讨价还价。曹利用记得临来时寇准所言,紧守三十万岁币底线,萧太后也是急于议和,最终双方议定澶渊之盟的盟约如下:
其一,大契丹和大宋为兄弟之国,大契丹皇帝年幼,称大宋皇帝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其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大契丹归还大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其三,宋方每年向大契丹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其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互市贸易。
签署完和议文书后,曹利用没做任何停留,出得帐外,带着众人打马飞奔而回。澶州城内大宋皇帝赵恒却焦急万分,早就按捺不住带着众位文臣武将出了行宫,守在城门口等候消息。
待曹利用将盟约内容一一汇报,寇准等文臣武将都松了一口气,大宋皇帝赵恒则是喜上眉梢,诗兴大发,口赋诗一首《赋契丹出境》:
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
旌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
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
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