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一旦冠以一种宏大飘渺的意义,那么就会变得不切实际,很多道理大而无当,接受了太多的灌输只会让人丧失辩证思考的能力。
就像西汉汉宣帝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常常被人引用抨击儒家的观点言论,但这番感慨真正的重点在于“眩于名实、不知所守”。若再简而言之,那就是身为一个统治者,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能力,要学会运用各种手段,而不是信奉什么理论。
李泰不会盲目的为了制度上的周全安排便太早册立太子,他对于儿子的成长和逐步入世有自己的一番设想与安排。
且不说如今的他能够完全掌控大局,退一步讲,就算哪一天他又暴毙穿越了,嫡长在国也是当仁不让的嗣子人选,统序不会乱。就算时局会迎来一番新的动荡,那也是因为他英年早逝,而不是因为没有册立太子。
对于姚察兄弟想要谋求外任从而避开畿内的各种是非纷争,从李泰的角度而言,这兄弟俩是有些过分谨慎了。只要他们没有主动去涉入什么人事纷争的意图,自己当然也能明辨是非,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一点去打击一些不安分的人。
但这是从李泰的角度而言,可是对姚察兄弟来说,既然没有此一类的心思,自然是避的越远越好。
所以李泰在沉吟一番后,便也点头说道:“吴地新附、民情未定,贤昆仲本出吴乡,出牧乡土确能令乡人和悦,朝廷也能籍此用宣扬宽仁。省中近日常常就此探讨不休,你二人既有此意,便且录名省中,择时待用。若是顺利,年前或还可成行。京中故旧相识,可以先作一番走访了。”
他虽然没有把话说死,但基本上也是敲定此事了,并且心里对姚察的安排已经有了一个打算,那就是由之出任吴兴太守。
姚氏本就出身吴兴,而吴兴又是陈霸先一族乡土,而且在唐军南下的时候,吴兴人士也多有抵触,民情方面想必会有一些顽固之处需待细致的梳理,以姚察出牧本乡既可荣归乡里,而李泰对其也比较信任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